2023年12月5日講座預告

  

講座主題:基于稀疏變換的電磁數據多尺度反演

       基于腳印驅動策略的航空電磁随機近似反演

   間:2023年125日(周下午3:30-5:00

   點:雁山校區逸夫樓01215

人:殷長春教授、任秀豔副教授

殷長春教授個人簡曆

殷長春1999年畢業于德國布倫瑞克工業大學,獲地球物理學博士學位,是德國政府獎學金(DAAD) 獲得者。回國前任全球最大航空地球物理公司FUGRO 高級研究員和項目主管,從事航空電磁和海洋電磁理論和方法技術研究。

殷長春1992年被地礦部破格晉升副教授。2011年回國工作,現為吉林大學移動平台地球物理研發中心主任。近年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和重點項目,作為首席科學家承擔國家“863”重大科技裝備項目及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項目十餘項;發表論文近150餘篇,出版專著三部。獲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科技創新和科技進步獎,獲中國科學院傑出成就獎和吉林省優秀外國專家獎,獲中國地球物理學會陳宗器優秀論文獎和SEG熱點論文獎,連續三屆獲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工程地球物理優秀論文獎。現任國際SEG NSTS專家委員、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常務理事、吉林省地球物理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工程地球物理、地球電磁學、航空航天、金屬礦地球物理及淺地表地球物理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地球物理技術和地球物理信息等專委員會委員,國家找礦戰略行動指導委員會成員,中國地球物理學會院士專家工作站進站專家,中國科協海智計劃特聘專家。他曾是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客座研究員,現為中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武漢)、長江大學、東華理工、桂林理工客座教授,是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重點人才計劃(海外長江)評估專家。他是AEM 2018 (Denmark)、 EMIW 2018(Denmark)、 DEEP-2018(Bejing)、88th SEG Annual Meeting (USA)、EAGE GSM Indonesia (2018)和 Malaysia(2019),ICEEG(2020,2022) 等國際會議的專題召集人。2018年在丹麥國際航空電磁學術研讨會AEM 2018及阿聯酋國際工程地球物理年會ICEG 2019上做特邀報告(Keynote Speaker),2023年在ICEEG(Beijing)上做大會報告及IMAGE(Houston)上做特邀報告。他是國際勘探地球物理學家聯合會SEG、歐洲地球物理和工程學會EAGE和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AGU會員,是《Geophysics》、《Geophysical Prospecting》、《中國科學(地球科學)》、《Applied Geophysics》、《Journal of Earth Science》、《地球物理學進展》、《吉林大學學報(地學版)》編委及《Geophysics》、《Remote Sensing》、《Minerals》及《Journal of Geophysics and Engineering》專輯特邀編委。

任秀豔副教授個人簡曆

任秀豔,吉林大學副教授,2013年畢業于吉林大學地球物理學專業,2018年獲得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博士學位,2017-2018公派留學澳大利亞RMIT大學。主要從事航空電磁探測/衛星電磁探測理論和方法技術、時間域/頻率域電磁數據處理與反演解釋等研究。近5年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基金項目、青年基金項目、吉林省自然科學基金、澳大利亞勘探地球物理學會科研基金等項目。在GJI、Geophysics等期刊發表高水平論文三十餘篇。獲得中國地球物理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3/8)、Geophysics熱點論文、2021年ASEG Shanti Rajagopalan Memorial Award(Highly Commended)、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等。目前擔任Geophysics、IEEE、JAG等多個期刊審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