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院簡介

9728太阳集团首页組建于2009年6月,曆史沿革可上溯至1956年國家重工業部在廣西組建的桂林地質學校,曆經多年的建設,已發展成為我國地球科學人才培養重要基地,是目前廣西培養礦産資源勘查人才唯一高校院系。

學院始終堅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黨的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學院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黨建工作樣闆黨支部、廣西高等學校先進基層黨組織、廣西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廣西高校創先争優基層黨組織、廣西五四紅旗團委、全區高校“三全育人”綜合改革示範院系等榮譽,培養了大批地質專門人才,為國家地學事業的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學院現設有資源勘查工程(國家特色專業、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勘查技術與工程(國家級特色專業、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拔尖創新人才計劃專業)、地球化學(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地質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專業)、地質工程、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5個本科專業;資源勘查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2個專業通過教育部工程教育認證。擁有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地質學)、1個資源與環境專業學位碩士學位授權點以及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學院現有教職工136人,專任教師96人,其中教授(含研究員、正高級實驗師)29人,副教授(含高級工程師、高級實驗師)65人,博士生導師16人,碩士生導師98人。教師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國土資源部“百人計劃”1人、中國科學院“西部之光”人才1人、自然資源部科技領軍人才1人、教育部首批課程思政教學名師1人;有廣西八桂學者、自治區優秀專家、八桂青年拔尖人才、新世紀“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廣西優秀教師、廣西高校教學名師、廣西高等學校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培養工程人選、廣西高等學校“卓越學者”、廣西課程思政教學名師、桂林市首批“漓江學者”等18人;有關鍵金屬成礦理論與勘查技術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資源勘查工程國家級教學團隊、《基礎地質學》教育部首批課程思政教學團隊、有色金屬成礦理論與勘查技術廣西“八桂學者”創新團隊、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廣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創新團隊、廣西高等學校高水平創新研究團隊等國家級和省部級教學科研團隊6個。

學院擁有有色及貴金屬隐伏礦床勘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有色金屬礦産勘查與資源高效利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廣西隐伏金屬礦産勘查重點實驗室、教育部基礎地質首批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廣西示範性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基礎地質自治區級虛拟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區級地質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等多個省部級及以上教學和科研平台。實驗用房面積超10000平方米,下設基礎地質實驗室、晶體光學實驗室、礦物礦床實驗室、岩石力學實驗室、探地雷達實驗室、顯微互動實驗室、地學信息工程實驗室、礦産勘查實驗室、大型精密儀器分析實驗室等85個功能實驗室和地質博物館。擁有各類儀器、設備和标本6000多台(件),總價值超1.3億元。

學院長期緻力于有色金屬礦床成礦理論、勘查技術及地質災害防治預測研究,在隐伏花崗岩預測與深部找礦理論、直流電阻率/激發極化法數值模拟及反演成像、多元地學信息綜合尋找隐伏金屬礦産勘查集成技術等研究領域,形成“華南、有色、綜合、深部”特色鮮明的學術特色。近年來,新增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440餘項,到賬科研經費總計9650餘萬元,獲國家和省部級科技獎勵8項,累計發表SCI論文240篇,其中《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2篇,地球科學學科進入ESI世界學科排名前1%。南極科考團隊六赴南極,助力我國成為世界第三大南極隕石擁有國,确認我國南極第一塊月球隕石,成為廣西首家獲得“嫦娥五号”月壤樣品的科研機構。

學院積極拓展視野,推動國内外交流合作,與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中國地質科學院、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等國内數十所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與澳大利亞、俄羅斯等國外高水平地質院所開展人才培養交流合作,實施“面向東盟發展戰略”,與馬來西亞、老撾等國家礦産部門、高校、企業開展深度合作,為推動東盟地質學科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學院始終堅持“學生中心、産出導向、持續改進”辦學理念,培養的學生實踐能力突出,多次在全國大學生地質技能大賽、全國大學生“創新杯”地球物理知識競賽、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等各級各類競賽中斬獲佳績。近年來,學院本科生考研錄取率年均約30%,畢業生均保持較高水平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

邁進新時代,闊步新征程,學院将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始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堅定不移走内涵式發展道路,秉持“堅守地學底色,堅持創新發展、特色發展”理念,團結一緻朝着建成“在地學領域具有影響力的新時代9728太阳集团首页”的目标而努力奮鬥。

(數據截止至2025年03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