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承辦第二十一屆全國礦物包裹體與地質流體學術研讨會

  

       422日,由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礦物包裹體專業委員會主辦,太阳和南京大學共同承辦的第二十一屆全國礦物包裹體與地質流體學術研讨會在桂林市桂山華星大酒店召開。我校黨委書記鄧軍教授、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翟明國院士、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胡瑞忠院士、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礦物包裹體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倪培教授出席會議并在開幕式上緻辭。10餘名國家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基金、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以及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地質調查局、北京大學、南京大學等67家單位的300餘名代表參加會議,參與單位數量和參會人數創曆屆研讨會新高。

  鄧軍在緻辭中對到會的各位領導和嘉賓表示熱烈歡迎,并介紹了學校成立六十餘年來的發展曆史和建設成果。他指出,地學研究是我校的傳統特色和優勢領域,學校高度重視地學研究的交叉發展和應用發展,圍繞學科高水平發展,先後培養了一批地學領域的優秀人才,并建成一系列高水平的學術研究平台。鄧軍表示,我校将借助本次會議,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基礎研究、實現高水平科技自強自立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圍繞地質流體,共同探讨新理論、新技術、新應用,推動研究向基礎前沿前移。他期盼本次會議彙聚各位專家學者的智慧和力量,産出一批高質量交流成果,推動地質流體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再上新台階。

  翟明國院士對本次研讨會的召開表示祝賀,并結合自身研究領域,提出要多學科跨界合作,做大學問、真做科研、做真科研。胡瑞忠院士回顧了曆屆礦物包裹體和地質流體學術研讨會的發展曆程,指出礦物包裹體是開展地質學研究的關鍵手段之一,在礦産資源和其它地質領域有重要應用價值,期望研讨會能進一步推動礦物包裹體和地質流體領域的研究,同時也表達了對9728太阳集团首页和南京大學承辦本次會議的感謝。倪培教授在緻辭中介紹了本次會議的組織情況,并對會議的召集人、參會單位、贊助商、參會代表及組織委員會成員逐一緻以衷心的感謝。

  本次研讨會曆時六天,設置了大會報告、專題報告、學術沙龍、會後講座、野外考察等環節。謝桂青、李建康、孟凡巍、趙葵東、付偉等5位中青年學者在大會報告環節作最新學術成果彙報。專題報告圍繞“熱液成礦系統與成礦流體起源及演化”“沉積-成岩-成藏過程中的地質流體作用”“變質流體與變質地體演化”“熔/流體包裹體與岩漿冷凝-結晶作用過程”“構造運動與流體作用”“流體包裹體研究與古氣候環境恢複”“流體包裹體人工合成及高溫高壓實驗技術”“流體包裹體及地質流體研究的其它新技術、新方法”等内容展開。在學術沙龍環節,專家學者們以“含油氣盆地流體包裹體及其應用”為主題進行了讨論交流。會議還評選了15名優秀學生報告,我校2021級地質學專業碩士研究生何麗佳同學所撰寫的報告入選其中。

  本次學術研讨會的順利召開,彰顯了我校在地學研究領域的影響力,有助于地質流體研究向微區、原位尺度廣泛延伸,使得成岩、成礦、成藏、地質環境演變過程和形成機制在微觀尺度上能夠得到更精細、準确的刻畫與揭示,進一步推動我校在礦物包裹體及地質流體研究方面加快發展高質量發展,為解決全球面臨的資源、環境問題作出更大貢獻。

學校黨委書記鄧軍在開幕式上緻辭

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翟明國院士緻辭

中科院地球化學研究所胡瑞忠院士緻辭

開幕式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