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隐伏金屬礦産勘查重點實驗室在微區原位Pb同位素分析技術上取得重要突破
我校廣西隐伏金屬礦産勘查重點實驗室主任劉希軍教授及其實驗團隊和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同位素國家重點實驗室合作開展了微區原位Pb同位素測試技術的攻關研究,利用激光剝蝕系統(Laser Ablation)連接同位素質譜儀(MC-ICP-MS)搭載高效去汞裝置,獲得了微區原位Pb同位素分析技術重要突破。這一微區原位同位素分析技術不但顯著提高了同位素成分測定的空間分辨率,還實現了本實驗室同位素測試向微觀技術的拓展。
衆所周知,地球深部的地幔信息獲取對于理解地球形成、演化和成礦來源等根源性問題具有重要意義,然而“上天易入地難”,由于無法直接獲得地幔的樣品,使得我們對地幔物質成分等信息的獲取主要是通過研究幔源岩漿噴發至地表的火山岩來獲得。地幔岩漿在結晶形成礦物過程中,礦物(如橄榄石)可以捕獲岩漿熔體的小液滴(直徑通常小于100微米)随着岩漿作用被帶到地表,這些在礦物中捕獲的岩漿熔體被稱為熔體包裹體,對其進行研究可以獲得地幔岩漿的物質組成和演化等方面的重要信息。因此,對小于100微米熔體包裹體進行物質成分測定的分析測試技術是當前國際上的前沿分析技術。我國科學家就是憑借微區微量快速分析技術,利用3g月壤樣品分析取得的數據在《Nature》連續發表三篇論文。
上述成果以“Improved in situ analysis of lead isotopes in low-Pb melt inclusions using laser ablation- multi-collector-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為題,發表在質譜分析國際主流期刊《Rapid Communications in Mass Spectrometry》上,9728太阳集团首页為該論文第一通訊作者單位,博士研究生餘紅霞為論文第一作者,劉希軍教授和張銀慧博士為共同通訊作者。該項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重點項目、面上和青年基金等項目的聯合資助。該技術成果對9728太阳集团首页“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一流學科和廣西隐伏金屬礦産勘查重點實驗室建設起了重要的示範引領作用,也反映了近年來我校重點實驗室的分析測試水平的提升。
論文鍊接:https://doi.org/10.1002/rcm.93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