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28太阳集团首页舉行學術交流活動和系列學術講座

  

為開拓我校師生的國際學術視野,推動我校與國外高校的學術交流,127日,應我校9728太阳集团首页邀請,澳大利亞科廷大學(Curtin University)應用地質系Birger Rasmussen教授及其團隊成員(訾建威博士和Steve Sheppard博士)一行三人到我校9728太阳集团首页進行學術交流訪問。上午,9728太阳集团首页姜子亮書記、康志強副院長接待了Birger Rasmussen教授及其團隊成員,并對他們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随後,在姜書記、康副院長和太阳外教Bryan Krapež教授的陪同下,Rasmussen教授一行參觀了我校地質博物館以及廣西隐伏金屬礦産勘查重點實驗室。下午,太阳外教Bryan Krapez教授、科廷大學訾建威博士、科廷大學Steve Sheppard博士分别作了精彩的學術報告,9728太阳集团首页龐崇進博士主持報告會。

Bryan Krapež教授在題為The origin of Early Precambrian banded iron formations的報告中,首先介紹了什麼是BIF以及現有的關于BIF成因的不同觀點(例如化學沉積或熱液相關富鐵泥質岩的成因解釋),随後重點介紹了他與Rasmussen教授在澳大利亞西部開展的關于BIF成因的一系列研究工作,通過詳實的沉積學、地層學和岩相學證據,論證了BIF的形成經曆兩個階段,即先沉積來源于熱液的富FeSiO2,貧Al泥,随後在深海重力流影響下再沉積而成。

科廷大學訾建威博士在題為“Dating low-T geological processes and mineralization: in situ U-Th-Pb geochronology of phosphates”的報告中,介紹了運用磷酸鹽礦物(獨居石和磷钇礦)開展低溫熱年代學的基本原理、樣品的處理流程和儀器設備要求,最後通過一個具體的實例展示了獨居石和磷钇礦U-Th-Pb定年在成礦作用和熱液作用定年研究中的應用。

科廷大學Steve Sheppard研究員在題為“The Proterozoic Capricorn Orogen: Applying in situ geochronology to a long-lived orogenic belt”的報告中首先介紹了什麼是造山帶和造山運動等概念,随後介紹了澳大利亞西部Capricorn造山帶的地質背景及相關的科學問題,重點介紹了他們運用獨居石U-Th-Pb等定年手段在研究Capricorn造山帶時發現了年輕的、造山後的地質-熱事件并對此進行解釋。

三位學者的報告内容均圍繞澳大利亞西部前寒武紀地體的研究展開,通過尋找新的觀察或者運用新的研究技術和手段推動了所研究領域的發展,獲得了新的認識,使在場師生不僅學習了BIF研究的最新進展,也了解了礦床研究的新的技術手段,受益匪淺。

 

我校9728太阳集团首页Bryan Krapež教授學術報告現場

 

                    科廷大學訾建威博士學術報告現場      

 

科廷大學Steve Sheppard研究員學術報告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