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鍊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2-06/06/content_610441.htm?div=-1

學校黨委副書記吳志強在灌陽野外實習基地看望“卓越班”學生
9728太阳集团首页作為一所根植于西部邊疆民族地區的地方本科院校,具有鮮明的特色,2012年順利入選國家教育部門“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以下簡稱“卓越計劃”)第二批試點高校,曆時10年,在具有較強行業特色的資源勘查工程、環境工程、土木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測繪工程6個工科優勢專業分别開設“卓越工程師實驗班”(以下簡稱“卓越班”),通過“重頂層、優課程、強師資、厚實踐、融産學、強思政”等舉措,推動“卓越班”學生立德樹人與“專業素養”齊頭并進,為西部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重頂層、建機制,聚合力
明确“培養造就一批具有家國情懷、社會責任感較強、基礎理論紮實、創新實踐能力強、富有進取精神和國際視野的應用型卓越人才”的培養目标,成立學校及學院層面的“卓越班人才培養領導小組”,制定《“卓越計劃”實驗班實施方案》等制度17項。每年給予各“卓越班”不低于25萬元的專項建設經費,入班學生一次性獎勵3000元并優先參加海外遊學、校際學生交換、推薦免試研究生等。
優課程、改方式,增效力
優化理論課程體系,将專業理論課程分為基礎課模塊和專業方向模塊,專業方向模塊側重凸顯專業特色、新工科及工程教育特色。改革教學方法,基于案例或工程項目,實施小班授課;建設在線課程,搭建集教、學、練、測、評于一體的“互聯網+實踐教學平台”。優化考核方式,注重學習過程考核,重點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複雜問題的工程應用能力。
強師資、抓引育,添實力
遴選具有工程經曆和較高學術地位、教學效果好的教師擔任“卓越班”專職教師。制定《教師教學能力培養學分制管理辦法》,構建“打基礎—上水平—争卓越”的三階教學能力培養模式。引育并舉,有針對性地引進具有工程背景的高級人才,并選派專職教師到企事業單位挂職鍛煉。強化激勵,對專職教師給予專項獎勵和工作量補貼,在職稱評定、崗位聘任、公派出國等方面享有優先權。
厚實踐、優體系,提能力
構建實驗、實習、實踐、科研“四位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增加實踐學分,重構“基本技能”“綜合應用能力與初步設計能力”“工程實踐與創新能力”三級實踐能力培養體系。創新實習模式,在常規實習的基礎上增加“卓越工程師”頂崗實習以及與其相延續和銜接的畢業實習等環節。開發實踐資源,采用校地協同、校企協同等多種方式,完善“校中廠”“校内孵化中心”等實踐平台及多層次、多類型、跨區域的校外實習基地建設。
融産學、重實踐,強定力
與65家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關系并簽署合作協議,校企共建省部級現代産業學院4個、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8個、校外實踐教育基地20個。實施校企合作“四雙制”,即“雙建”(校企共建專業,共建人才培養方案)、“雙培”(互建培訓基地,互為對方培養人才)、“雙聘”(聘請企業專家到校任職,聘請專業教師入企挂職)、“雙研”(共同申報科研課題,共同研發及技術改進)。實行“雙導師制”,為“卓越班”學生配備一名校内導師和一名企業導師,共選拔校内導師150名,聘任企業導師67名。
強思政、築根基,展魄力
課内課外相結合,課内通過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進行價值觀塑造,開設20門課程思政課程,設置40個課程思政案例。課外結合湘江戰役等紅色資源及西部民族地區鄉村振興工作,組織“百名學子看世界”等社會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和奉獻意識。注重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價值引領,強化校内外導師對學生思想品質的長期指導。構建自我成長機制,聘任高年級優秀學生黨員和學生骨幹擔任“卓越班”朋輩成長引路人,發揮優秀學生黨員在班集體中的“領頭羊”作用。
通過10年的探索實踐,“卓越班”育人效果凸顯。6個“卓越班”專業全部通過專業認證,入選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卓越班”所在學院獲得國家教學質量項目數量占全校的86%。大學英語四級通過率、考研錄取率、就業率分别比同專業普通班平均高出52%、23%、6%。在“挑戰杯”“互聯網+”等全國競賽中獲獎116項,在省級各類競賽中獲獎46項。50名學生在學術刊物上公開發表論文,30名學生申請國家發明專利。實驗班黨員比例超過25%,注冊中國青年志願者比例達55.2%,學生紛紛報名參加西部計劃和研究生支教團。
(張瑞 吳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