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1日-25日,中國地球科學聯合學術年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太阳馮佐海教授、劉希軍教授、缪秉魁教授、文美蘭研究員以及龐崇進副教授、蔡永豐副教授、王建強博士、楊鋒、李政林等年輕教師參加了年會,參加此次年會的還有碩士研究生等。
本次年會由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全國岩石學與地球動力學研讨會組委會、中國地質學會構造地質學與地球動力學專業委員會、中國地質學會區域地質與成礦專業委員會共同發起主辦。本次會議,太阳馮佐海教授和缪秉魁教授分别召集會議專題“華南構造岩漿與成礦作用”和“天體化學與行星科學”。同時,缪秉魁教授做了“新疆阿勒泰鐵隕石撞擊熔融岩沖擊變質特征研究”主題報告;劉希軍教授做了“古亞洲洋地幔域與特提斯洋地幔域屬性差異:蛇綠岩Pb同位素證據”報告;文美蘭研究員做了“福建紫金山淺成熱液斑岩型Cu(Au,Mo)礦地電化學成暈機理及找礦研究”的報告 ,龐崇進副教授做了“内蒙錫林浩特晚石炭世輝長質岩體的成因:陸内伸展背景下富水地幔源區熔融的産物”和“桂東北恭城盆地的物源變遷:華南中生代構造體制轉換的産物”的報告;研究生做了張貼報告。另外,利用會議展位,太阳向與會代表系統地展示了在教學、科研、重點實驗室和博物館建設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劉希軍教授做報告

太阳在中國地球科學聯合學術年會進行展位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