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地質工程中心實驗室在逸夫樓404室召開南極科考活動經驗交流會。中國第32次南極科考隊隊員、太阳院長助理陳宏毅做了《奔向世界盡頭——中國第32次南極科考格羅夫山行記》專題報告,與實驗室全體成員分享了其精彩的科考經曆,副主任楊鋒主持會議。
報告包含南極的科研價值和政治意義、南極自然地理條件和科考曆程、南極著名科考站和後勤支撐體系、32次考察格羅夫山隊的工作和享受南極五個方面。報告詳盡地闡述了南極地理位置、生物種類、氣候特征以及其形成和演化。通過代表性的數據使我們更加全面地認識了南極:南極面積5200萬Km2,其中大陸面積1400萬Km2;平均海拔2160m,最高海拔4093m(中國昆侖站所在位置);最大風速100m/s,最低溫度-89.2℃;其98%被冰雪覆蓋,冰雪厚度平均2000m,最厚4500m,儲藏了世界90%冰雪和72%淡水;南極是地球上的旱極,年平均降雨量小于50mm,号稱“白色沙漠”。此外,陳宏毅老師還通過圖片和視頻的形式,介紹了格羅夫山隊承擔的隕石搜尋(本次共收集隕石630塊、宇宙塵16件)、冰雷達探測、地震台站安裝和地質調查等工作。另外,還展示了南極的豐富礦産資源、珍稀生物(企鵝、賊鷗、雪雁、海豹、磷蝦和鲸魚等),并感受了南極冰川、極光等神奇自然景象。
報告精彩紛呈,在炎熱的夏日送來一縷涼風,老師們對感興趣的問題不時提問,比如雪龍号上的生活,科考裝備組成,南極大陸如何建站?藍冰如何形成?如何尋找隕石?月球隕石與火星隕石識别等一系列問題,收獲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