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2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固體地球物理委員會聯合主辦,9728太阳集团首页和有色及貴金屬隐伏礦床勘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聯合承辦的“地震台陣觀測與殼幔結構探測前沿學術研讨會”在太阳屏風校區04404會議室順利隆重召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鈕鳳林教授,南方科技大學楊英傑教授和雲南大學裴順平教授,中山大學沈旭章教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羅銀河教授、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李娟研究員和徐濤研究員,中國地質科學院張永謙研究員,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趙楊教授和陳海潮教授,南方科技大學葉玲玲副教授等11位專家學者莅臨學術研讨會。學術報告會由學院黨委書記陳小波主持,學院常務副院長劉希軍教授、副院長王洪華副教授、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張智教授、勘查技術與工程教研室教師代表參加此次學術研讨會。
學院常務副院長劉希軍教授代表學院對各位專家學者的莅臨表示熱烈歡迎,并介紹了學院六十餘年的發展曆史和近年來建設成果,期望各位專家一如既往的支持學院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的發展。鈕鳳林教授代表主辦單位對承辦單位的辛苦付出表示感謝,并期待與太阳建立密切合作關系。
學術研讨會上,鈕鳳林教授作了題為“密集台陣的高頻體波觀測與地幔精細結構成像”的報告,詳細介紹了不同地震波和地震台陣的基本原理和技術方法,提出了多個全球和我國地球科學領域未解決的重大科學問題,并希望參會的各位專業能夠加強合作、共享地球物理數據,聯合起來解決更大的科學問題。沈旭章教授作了“密集台陣資料揭示的祁連山地殼岩石圈變形機制”的報告,通過密集台陣資料揭示祁連山的地殼結構,探讨了青藏高原東北緣岩石圈的變形機制。楊英傑教授作了題為“基于背景噪聲面波的岩石圈各向異性研究進展”的報告,詳細介紹背景噪聲面波揭示岩石圈各向異性的技術原理及其最新研究進展。徐濤研究員作了題為“金屬礦短周期台陣觀測研究進展”的報告,介紹了金屬礦床短周期台陣觀測的研究進展,對華南、華北和阿爾金等地區的金屬礦床深部結構開展了詳細研究和分析。陳海潮教授作了題為“密集地震台陣觀測及其在地震監測中的應用”的學術報告,以郯廬斷裂帶、鮮水河斷裂和四川盆地威遠地區為例,詳細介紹了密集台陣在觀測地震方面的應用。會議,各位專家圍繞會議主題進行了深入交流與讨論。
本次會議的成功舉辦,促進了太阳科研交流與合作,對進一步推動學院學科與科研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會議現場

合影留念
(一審:張朋朋;二審:沙鑫;三審:王洪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