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21級自然地理學綜合野外實習

  

為了培養同學們建立廣闊的地學視角,主動觀察和發現地學問題,獨立思考、綜合運用地學知識和技術手段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2023109日至27日,太阳張桂林、李仁成、唐湘玲、鐘雪梅等7位老師帶領21級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專業的54名學生于桂林市興安縣、全州縣兩地為中心展開展為期三周的自然地理學綜合實習活動。

本次實習共有兩條路線,分别為桂林-興安嚴關-華江-貓兒山景區,桂林-全州-天湖(天湖濕地國家公園)-真寶頂-八角寨-中峰參觀紅軍中峰會議舊址-興安界首-桂林,共有20個觀察點。實習區地質地貌特征顯著,地貌類型豐富、土壤剖面典型、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且具有原生性,具有長期的地貌學研究曆史和良好的研究基礎;同時,實習路線多處與紅軍長征路線重合,經過著名湘江戰役遺址,紅色曆史底蘊濃厚,為展開思政課堂提供獨特的教學環境。

在實習過程中,同學們重點掌握了野外地貌地質調查的基本方法,角度不整合産生褶皺的原因,廣西造山運動,花崗岩岩性及礦物組成,觀察土壤剖面形态特征以及鑒别土壤類型;了解了高山草甸及植被類型、中山地貌、山地氣候、土地複墾意義、地質災害主要類型和防治方法、水庫濕地及丹霞地貌的發;還重走紅軍故道,重溫了革命先烈的峥嵘歲月,深切感受革命先輩們堅守初心、不畏艱險的革命精神。同學們不但學習到了專業上的知識,自身的政治素養也得到了提高。

為了增強實習效果,在實習期間,指導老師們運用野外特定的教學情境,對知識内容的講解深入淺出,認真熱情地對不同觀察點進行介紹講解。在講授知識的同時,老師們還關注同學們安全,對學生負責。讓同學們在保證人身安全的前提,加深了對地質知識的理解,提高了地質現象形成作用的分析能力。

這半個月,大家在山河間共同學習,在烈日和底紋下共同堅持,在困境中進步成長,期間大家還一起搭帳篷、分享幹糧,彼此記錄美好瞬間,留下了許多溫暖的回憶,大大增強了老師同學之間的凝聚力。

通過本次野外綜合性實習,使同學們對自然地理學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點有了更為全面、具體的理解和認知。同學們一路認真記錄筆記、腳踏實地,克服低溫酷暑,自我成長。老師們認真負責,關愛學生,溫暖了同學們實習路程。此次實習充分利用當地紅色教育資源,将思想政治教育和愛國教育貫穿到教學實習的過程中,引導同學們樹立了正确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鍛煉了同學的不畏艱苦,敢于專研的精神品質,夯實所學的專業知識,為專業的前途貢獻力量。

IMG_7563

圖1張桂林老師為同學們講解角度不整合

  圖2鐘雪梅老師為同學們講解土壤剖面采樣

1697900561554

圖3全體實習師生在紅軍遺址的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