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國際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持續改進的要求,提高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實踐教學質量,同時加強教研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凝聚人心,鍛煉隊伍,資源勘查工程教研室于2019年12月8日組織開展了桂林地區地質認識實習集體備課,并召開教研室2019年度教學工作總結和2020年教學工作規劃年會,會議在屏風校區教四樓會議室舉行。全體教研室教師參加了此次活動,活動由楊金豹主任主持。
此次集體備課特邀請地層與古生物專家韋炜烈副教授進行野外實地講解。韋炜烈副教授長期從事華南地區的地層古生物研究,對桂林地區泥盆紀和石炭紀地層的見解深刻。韋老師通過對桂林市委黨校一帶的中泥盆世統信都組(D2x)砂岩與東崗嶺組(D2d)白雲岩和晚泥盆世桂林組(D3g)與融縣組(D3r)灰岩的岩性、産狀、标準化石和分層标志的觀察和描述,并結合區域上的産出特征及沉積厚度等,深入論述了桂林地區中—晚泥盆世的沉積環境和沉積相特征。此次活動進一步加深了廣大教師對實習區内中—上泥盆統的認識和理解,有力的促進了野外實習工作的開展,為提高野外實踐教學質量奠定了基礎。
野外集體備課結束後,全體教師在教四樓召開了教研室2019年期末教學工作總結和2020年教學工作規劃年會。會上,教研室主任楊金豹老師首先宣讀了《資源勘查工程教研室教學管理制度(2019)》(〔2019〕1号)和《資源勘查工程教研室評優評先管理辦法(2019)》(〔2019〕2号),全體教師表示知曉,并認可兩份規章制度,此制度自2020年開始執行。随後,總結了2019年度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培養方案修訂過程中課時壓縮,教學大綱修訂時如何考慮實現對課程教學目标和學生學習成果的過程性評價,實習基地建設,資料歸檔以及“一流課程”建設等問題。與會教師針對以上問題進行了熱烈讨論,并對組建課程教學團隊,教學材料的提交和歸檔等達成了一緻意見。第一、規定自2019年秋季學期開始,所有教學材料均需達到專業認證的要求,經教研室審核通過後,由教研室統一提交學院教學秘書,今後任課教師不再單獨提交相關材料給教學秘書。第二、根據任課教師的專業和特長共建立17個課程教學團隊,并任命了負責人,課程教學團隊負責本課程的授課安排、教學大綱修改、在線課程等“一流課程”建設;同時規定不進入相關教學團隊,不參加該課程集體聽課等安排的教師不得講授該課程。第三、規定各課程教學團隊應在學期末排課前,集體讨論下一學期的課程安排,教學副院長和教研室主任至少有一人要列席相關會議。
此次活動的開展,對廣大教研室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規範和強化資源勘查工程教研室的教學和日常管理具有重要意義;對專業建設和教研室長期有序、穩定和良好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也必将促進資源勘查工程教研室繼續保持優良作風,為推動新形勢下地質類課程的教學改革貢獻力量。
課程教學團隊(排名不分先後)
1. 構造地質學:湯靜如(組長)、汪勁草、馮佐海、秦亞、李賽賽、王建強、劉戰慶
2. 變質岩:時毓(組長)、覃小鋒、胡榮國、楊啟軍、呂斌、白豔萍
3. 沉積岩:龐崇進(組長)、楊啟軍、張青偉、龐保成、丁偉、馬莉燕、白豔萍
4. 岩漿岩:楊金豹(組長)、康志強、劉希軍、劉磊、溫淑女、白豔萍、劉蘇橋
5. 結晶學與礦物學:周雲(組長)、缪秉魁、張桂林、呂斌、白豔萍、劉蘇橋、楊鋒
6. 晶體光學:劉磊(組長)、時毓、楊啟軍、張桂林、白豔萍、劉蘇橋、楊鋒、吳傑
7. 礦床礦相學:付偉(組長)、方貴聰、丁偉、趙增霞、馮夢、白令安、白豔萍、楊鋒
8. 礦産勘查學:李社宏(組長)、餘勇、蒙有言、呂斌
9. 古生物地史學:龐崇進(組長)、馬強分、蒙有言、李學森
10. 地貌學及第四紀地質學:白令安(組長)、周雲、溫淑女、方貴聰、康志強、李學森
11. 計算機地質:歐陽菲(組長)、趙義來、高文
12. 礦産資源經濟學:呂斌(組長)、龐保成、林錦富、丁偉
13. 自然科學概論:楊金豹(組長,由教研室主任兼任,更換教研室主任自動升為組長)、胡榮國、趙義來、歐陽菲、劉磊、時毓、丁偉、李賽賽、方貴聰、周雲、秦亞
14. 基礎地質學:錢建平(組長)、白令安、趙義來、餘勇、胡榮國、歐陽菲、秦亞、劉磊、楊金豹
15. 地質認識實習:歐陽菲(組長)、餘勇、白令安、趙義來
16. 填圖實習:李賽賽(組長)、餘勇、歐陽菲
17. 生産實習:楊啟軍(組長)、餘勇(組長)、秦亞、李社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