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日制碩士研究生
9728太阳集团首页地質學專業學術型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
一、專業簡介
我校地質學學科始建于1956年,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于2000年獲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構造地質學兩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003年獲地球化學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006年獲地質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本學科包括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地球化學、古生物學與地層學、構造地質學、第四紀地質學、天體化學與行星地質學等研究方向。在華南地區隐伏花崗岩預測與有色金屬礦床深部找礦理論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等數十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獎勵。
本學科師資力量雄厚、科研平台豐富、實驗條件優越。現有教師90人,其中正高職稱40人,副高職稱50人,博士生導師14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82人。教師隊伍中有自然資源部科技領軍人才、中國科學院“西部之光”人才、國家級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廣西區優秀專家、八桂青年拔尖人才、廣西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廣西高校教學名師、廣西優秀教師等各類高層次人才20餘人。現有有色及貴金屬隐伏礦床勘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廣西隐伏金屬礦産勘查重點實驗室、廣西高校行星地質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台6個。
二、培養目标
本學科緻力于培養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所需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地質學及相關學科的高級科技專門人才。畢業生能夠在政府、企事業單位、高等院校、科研單位等從事地質礦産勘查、礦業企業的生産、科研和管理工作,以及環境地質、海洋地質、農業地質和旅遊地質等方面的科研、教學和專門技術工作。具體要求如下:
1.素質要求:具有堅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行動指南,擁護中國共産黨的領導,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以及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樹立實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
2.知識要求:具有良好的數理化、地質學與計算機應用基礎,理解并掌握本學科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及實驗測試技能,掌握本學科的研究方法和野外工作技能。掌握地球内外動力作用過程的知識,以及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地球化學、構造地質學等方面的理論基礎(根據二級學科不同而有所側重)。了解所從事研究方向的現狀和最新動态,具備較為寬闊的國際化科學視野。
3.能力要求:能夠在導師指導下完成前沿性課題研究、文獻查詢、數據分析、學術交流和撰寫學術論文,具備從事本學科科學研究的基本素質、或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能閱讀本學科及相關學科的外文文獻,具有一定的國際學術交流能力。
三、研究方向
1.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
2.地球化學
3.古生物學與地層學
4.構造地質學
5.第四紀地質學
6.天體化學與行星地質學
四、學制和學習年限
地質學碩士研究生的學制為3年,最長學習年限為5年(含休學),在學期間經批準休學創業的不超過7年。學習優秀者可以申請提前畢業,特殊情況經批準可延遲畢業,但學習年限最短不低于2年,其中課程學習1年,論文工作不少于1年。
五、培養方式
1.研究生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導師負責根據培養方案指導研究生,并制定培養計劃和選課。
2.研究生的科研及論文工作實行導師組(或導師)負責制,原則上均需建立以導師為主的導師組,并采用集體培養方式。課程學習和科學研究工作力求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六、課程設置及學分要求
本學科研究生在攻讀學位期間,必須完成培養方案規定的課程學分和培養環節。本學科研究生課程總學分不低于28學分,其中學位課不低于19學分。
具體的學分體系及學分要求見下表:
課程類别 |
課程 子類别 |
課程名稱 |
學分 |
理論學時 |
實驗學時 |
開課 學期 |
考核方式 |
最低學分要求 |
說明(填寫是否分方向) |
學位課 |
公共學位課 |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
2 |
32 |
0 |
1 |
考試 |
7 |
碩士必修 |
自然辯證法概論 |
1 |
16 |
0 |
2 |
考試 |
理工類碩士必修 |
|||
英語 |
4 |
120 |
0 |
1、2 |
考試 |
非外語專業碩士必修 |
|||
基礎學位課 |
應用統計 |
2 |
36 |
0 |
1 |
考試 |
4 |
各研究方向必修 |
|
地球科學前沿 |
2 |
32 |
0 |
1 |
考試 |
||||
專業 學位課 |
高等地球化學 |
2 |
32 |
0 |
1 |
考試 |
8 |
各研究方向五選四 |
|
高等礦物學 |
2 |
32 |
0 |
1 |
考試 |
||||
高級岩石學 |
2 |
32 |
0 |
2 |
考試 |
||||
現代成礦理論 |
2 |
32 |
0 |
2 |
考試 |
||||
高等構造地質學 |
2 |
32 |
0 |
2 |
考試 |
||||
非學位課 |
限選課 |
大地構造學 |
2 |
32 |
0 |
1 |
考查 |
9 |
各研究方向選擇滿足畢業學分要求的課程 |
成礦規律與找礦預測 |
2 |
32 |
0 |
1 |
考查 |
||||
地球系統與演變 |
2 |
32 |
0 |
1 |
考查 |
||||
高等應用地球化學 |
2 |
32 |
0 |
1 |
考查 |
||||
活動構造與災害地質 |
2 |
32 |
0 |
1 |
考查 |
||||
科技論文寫作與文獻綜述 |
1 |
16 |
0 |
1 |
考查 |
||||
顯微構造地質學 |
2 |
32 |
0 |
1 |
考查 |
||||
現代測試方法原理 |
2 |
32 |
0 |
1 |
考查 |
||||
應用多元統計分析 |
2 |
32 |
0 |
1 |
考查 |
||||
古生物與地層學進展 |
1 |
16 |
0 |
2 |
考查 |
||||
構造地球化學 |
1 |
16 |
0 |
2 |
考查 |
||||
環境地球化學 |
1 |
16 |
0 |
2 |
考查 |
||||
礦床地球化學 |
1 |
16 |
0 |
2 |
考查 |
||||
地質工程數值模拟 |
2 |
32 |
0 |
2 |
考查 |
||||
天體化學概論 |
1 |
16 |
0 |
2 |
考查 |
||||
任選課 |
全校公共選修課 |
2 |
32 |
2 |
七、必修環節及要求
必修環節總學分不低于4學分,其中開題報告1學分、中期檢查1學分、實踐環節1學分、學術活動1學分。具體要求如下:
1.開題報告
研究生必須調研、查閱不少于50篇中外文獻(其中外文文獻不少于20篇),近5年文獻不少于20篇。了解本學科或本學科或本研究方向國内外研究進展,确定研究内容,完成學位論文選題、開題。開題報告完成時間最遲為第3學期末,距離申請學位論文答辯的時間不少于1年。具體要求見《9728太阳集团首页關于碩士學位論文選題和開題報告的辦法》。
2.中期考核
在學位論文工作的中期,要對碩士生的綜合能力、論文工作進展情況、工作态度以及下一步打算等進行全面考查。通過者,準予申請論文答辯。
中期考核完成時間是第5學期初,距離申請學位論文答辯的時間一般不少于半年。具體實施辦法見《9728太阳集团首页碩士研究生中期篩選暫行規定》。
3.實踐環節
學術學位研究生的專業實踐(科研實踐、教學實踐)以提高科學思維、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為目标,強化科教融合育人機制,加強科研創新能力培養。實踐時間不低于3個月。專業實踐的類型、考核等按照《9728太阳集团首页碩士研究生專業實踐管理辦法》執行。
4.學術活動
研究生在學期間應積極參加課題組的學術讨論會和國内外的各類學術活動,須參加3次院級以上學術報告會。
八、學位論文或實踐成果要求
學位論文主要培養碩士研究生在科學研究方面的基本技能,注重于文獻綜述能力、工程設計能力、實驗能力、數據分析與數據處理能力、邏輯推理與寫作能力等方面,以達到具備從事科學研究或獨立承擔技術工作的基本素質。
學位論文的選題必須與錄取專業相關,應着重選擇對經濟建設具有一定實用價值或理論意義的課題,可結合導師的科研,充分考慮實驗條件、課題分量和難易度。研究生應在導師指導下,通過查閱文獻資料,調查研究,在第三學期末之前完成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經教研室或課題組讨論通過,9728太阳集团首页審定後報研究生院備案。研究生應經常向導師彙報課題進展情況,在撰寫論文前應向教研室或課題組彙報課題的研究情況和成果(包括階段性成果),審查同意後方可正式撰寫論文。碩士論文必須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導師需定期了解和檢查論文進展情況,給予有力指導。
學位論文完成後,方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和《9728太阳集团首页碩士學位授予工作實施細則》的規定辦法開展學位論文評審、答辯和學位授予工作。
九、畢業及學位授予條件
全日制學術型碩士研究生攻讀學位期間,必須按照“以第一作者(或導師為第一作者,學生為第二作者)、第一署名單位為9728太阳集团首页”的要求,在學校規定的公開刊物上至少發表1篇學術論文。
十、其他
同等學力或跨專業考入的研究生需補修2門本學科的本科生主幹課程,補修課程不計學分,但成績要達到合格。課程應在導師指導下,由學生自己選擇。
課程設置安排如下表:
序号 |
課程名稱 |
學期 |
學時 |
學分 |
|
1 |
基礎地質學 |
1 |
32 |
0 |
|
2 |
構造地質學 |
1 |
24 |
0 |
|
3 |
結晶礦物學 |
2 |
32 |
0 |
|
4 |
礦床礦相學 |
1 |
48 |
0 |
|
5 |
岩石學 |
1 |
24 |
0 |
9728太阳集团首页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專業學術型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
一、專業簡介
我校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學科始建于1956年,在原礦床地質專業和地球物理探測專業基礎上發展而成,下轄的礦産普查與勘探、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和地質工程三個二級學科分别于1986年、1993年和2003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2006年獲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09年獲批博士學位授予點建設學科,2013年獲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是廣西唯一的地學類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014年設立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本學科涉及面廣、應用性強,集地質過程和成礦機理、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勘探、地質災害與防治綜合研究為一體,培養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及相關學科的高級科技專門人才。本學科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原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廣西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國家優秀教學成果獎等數十項重要科研教學獎勵。
本學科具有雄厚的師資力量和實驗條件。現有教師120人,其中有教授76人、副教授42人,其中博士生導師54人。教師隊伍中有國家特聘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傑青、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自然資源部科技領軍人才、中國科學院“西部之光”人才、國家級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廣西優秀專家、廣西“八桂學者”、廣西“新世紀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桂林市“漓江學者”等各類高層次人才20餘人。現有有色及貴金屬隐伏礦床勘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廣西隐伏金屬礦産勘查重點實驗室、廣西高校行星地質重點實驗室等省部級及以上科研平台8個。
二、培養目标
本學科面向國家重大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跟蹤國際學術前沿,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及相關學科的高級科技專門人才。畢業生能夠在政府、企事業單位、高等院校、科研單位等從事地質礦産勘查、礦業企業的生産、科研和管理工作,以及工程地質、災害地質、環境地質、海洋地質、農業地質和旅遊地質等方面的工作。具體要求如下:
1.素質要求:具有堅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行動指南,擁護中國共産黨的領導,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以及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樹立實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
2.知識要求:掌握本學科領域較紮實的基礎理論和較深入系統的專門知識,系統掌握本學科相關的研究方法和野外工作技能。了解所從事研究方向的現狀和最新動态,具備較為寬闊的國際化科學視野。
3.能力要求:能夠在導師指導下完成前沿性課題研究、文獻查詢、數據分析、學術交流和撰寫學術論文,具備從事本學科科學研究的基本素質、或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能閱讀本學科及相關學科的外文文獻,具有一定的國際學術交流能力。
三、研究方向
1.礦産普查與勘探
2.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
3.應用地球化學
4.地質工程
四、學制和學習年限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碩士研究生學制為3年,最長學習年限為5年(含休學),在學期間經批準休學創業的不超過7年。學習優秀者可以申請提前畢業,特殊情況經批準可延遲畢業,但學習年限最短不低于2年。其中課程學習1年,論文工作不少于1年。
五、培養方式
1.研究生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導師負責根據培養方案指導研究生,并制定培養計劃和選課。
2.研究生的科研及論文工作實行導師組(或導師)負責制,原則上均需建立以導師為主的導師組,并采用集體培養方式。課程學習和科學研究工作力求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六、課程設置及學分要求
本學科研究生在攻讀學位期間,必須完成培養方案規定的課程學分和培養環節。本學科研究生課程總學分不低于28學分,其中學位課不低于16學分。
具體的學分體系及學分要求見下表:
課程類别 |
課程 子類别 |
課程名稱 |
學分 |
理論學時 |
實驗學時 |
開課 學期 |
考核方式 |
最低學分要求 |
說明(填寫是否分方向) |
學位課 |
公共學位課 |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
2 |
32 |
1 |
考試 |
7 |
碩士必修 |
|
自然辯證法概論 |
1 |
16 |
2 |
考試 |
理工類碩士必修 |
||||
英語 |
4 |
120 |
1、2 |
考試 |
非外語專業碩士必修 |
||||
基礎 學位課 |
數值分析 |
3 |
38 |
16 |
1 |
考試 |
5 |
各研究方向必修 |
|
地球科學前沿 |
2 |
32 |
0 |
1 |
考試 |
||||
專業 學位課 |
高等岩石力學 |
2 |
32 |
0 |
1 |
考試 |
4 |
根據研究方向任選至少2門 |
|
高等應用地球化學 |
2 |
32 |
0 |
1 |
考試 |
||||
活動構造與地質災害 |
2 |
32 |
0 |
1 |
考試 |
||||
計算地球物理 |
2 |
32 |
0 |
1 |
考試 |
||||
數字信号分析 |
2 |
32 |
0 |
1 |
考試 |
||||
高等構造地質學 |
2 |
32 |
0 |
2 |
考試 |
||||
現代成礦理論 |
2 |
32 |
0 |
2 |
考試 |
||||
非學位課 |
限選課 |
大地構造學 |
2 |
32 |
0 |
1 |
考查 |
12 |
根據研究方向選擇滿足畢業學分要求的課程 |
地震波理論 |
2 |
32 |
0 |
1 |
考查 |
||||
成礦規律與找礦預測 |
2 |
32 |
0 |
1 |
考查 |
||||
地球系統與演變 |
2 |
32 |
0 |
1 |
考查 |
||||
地質工程3S原理及應用 |
2 |
32 |
0 |
1 |
考查 |
||||
高等地球電磁學 |
1 |
16 |
0 |
1 |
考查 |
||||
科技論文寫作與文獻綜述 |
1 |
16 |
0 |
1 |
考查 |
||||
科學計算與編程 |
2 |
32 |
0 |
1 |
考查 |
||||
顯微構造地質學 |
2 |
32 |
0 |
1 |
考查 |
||||
現代測試方法原理 |
2 |
32 |
0 |
1 |
考查 |
||||
應用多元統計分析 |
2 |
32 |
0 |
1 |
考查 |
||||
高等礦物學 |
2 |
32 |
0 |
1 |
考查 |
||||
地球物理反演基本理論 |
2 |
32 |
0 |
2 |
考查 |
||||
重磁位場理論 |
2 |
32 |
0 |
2 |
考查 |
||||
高級岩石學 |
2 |
32 |
0 |
2 |
考試 |
||||
地質工程數值模拟 |
2 |
32 |
0 |
2 |
考查 |
||||
高等土力學 |
2 |
32 |
0 |
2 |
考查 |
||||
古生物與地層學進展 |
1 |
16 |
0 |
2 |
考查 |
||||
勘探地球物理前沿 |
2 |
32 |
0 |
2 |
考查 |
||||
神經網絡與小波分析 |
2 |
32 |
0 |
2 |
考查 |
||||
礦床地球化學 |
1 |
16 |
0 |
2 |
考查 |
||||
任選課 |
全校公共選修課 |
2 |
32 |
2 |
七、必修環節及要求
必修環節總學分不低于4學分,其中開題報告1學分、中期檢查1學分、實踐環節1學分、學術活動1學分。具體要求如下:
1.開題報告
研究生必須調研、查閱不少于50篇中外文獻(其中外文文獻不少于20篇),近5年文獻不少于20篇。了解本學科或本學科或本研究方向國内外研究進展,确定研究内容,完成學位論文選題、開題。開題報告完成時間最遲為第3學期末,距離申請學位論文答辯的時間不少于1年。具體要求見《9728太阳集团首页關于碩士學位論文選題和開題報告的辦法》。
2.中期考核
在學位論文工作的中期,要對碩士生的綜合能力、論文工作進展情況、工作态度以及下一步打算等進行全面考查。通過者,準予申請論文答辯。
中期考核完成時間是第5學期初,距離申請學位論文答辯的時間一般不少于半年。具體實施辦法見《9728太阳集团首页碩士研究生中期篩選暫行規定》。
3.實踐環節
學術學位研究生的專業實踐(科研實踐、教學實踐)以提高科學思維、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為目标,強化科教融合育人機制,加強科研創新能力培養。實踐時間不低于3個月。實踐的工作流程與考核等内容按照《9728太阳集团首页碩士研究生專業實踐管理辦法》執行。
4.學術活動
研究生在學期間應積極參加課題組的學術讨論會和國内外的各類學術活動,須參加3次院級以上學術報告會。
八、學位論文或實踐成果要求
學位論文主要培養碩士研究生在科學研究方面的基本技能,注重于文獻綜述能力、工程設計能力、實驗能力、數據分析與數據處理能力、邏輯推理與寫作能力等方面,以達到具備從事科學研究或獨立承擔技術工作的基本素質。
學位論文的選題必須與錄取專業相關,應着重選擇對經濟建設具有一定實用價值或理論意義的課題,可結合導師的科研,充分考慮實驗條件、課題分量和難易度。研究生應在導師指導下,通過查閱文獻資料,調查研究,在第三學期末之前完成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經教研室或課題組讨論通過,9728太阳集团首页審定後報研究生院備案。研究生應經常向導師彙報課題進展情況,在撰寫論文前應向教研室或課題組彙報課題的研究情況和成果(包括階段性成果),審查同意後方可正式撰寫論文。碩士論文必須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導師需定期了解和檢查論文進展情況,給予有力指導。
學位論文完成後,方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和《9728太阳集团首页碩士學位授予工作實施細則》的規定辦法開展學位論文評審、答辯和學位授予工作。
九、畢業及學位授予條件
全日制學術型碩士研究生攻讀學位期間,必須按照“以第一作者(或導師為第一作者,學生為第二作者)、第一署名單位為9728太阳集团首页”的要求,在學校規定的公開刊物上至少發表1篇學術論文。
十、其他
同等學力或跨專業考入的研究生需補修2門本專業的本科生主幹課程,補修課程不計學分,但成績要達到合格。課程應在導師指導下,由學生自己選擇。
課程設置安排如下表:
序号 |
課程名稱 |
學期 |
學時 |
學分 |
|
1 |
彈性波理論 |
1 |
24 |
0 |
|
2 |
重磁勘探原理與方法 |
1 |
24 |
0 |
|
3 |
地震勘探原理與方法 |
1 |
24 |
0 |
|
4 |
電磁場理論 |
2 |
24 |
0 |
|
5 |
地球物理數據處理與解釋 |
2 |
24 |
0 |
|
6 |
數據處理 |
2 |
24 |
0 |
|
7 |
基礎地質學 |
1 |
32 |
0 |
|
8 |
構造地質學 |
1 |
24 |
0 |
|
9 |
結晶礦物學 |
2 |
32 |
0 |
|
10 |
礦床礦相學 |
1 |
48 |
0 |
|
11 |
岩石學 |
1 |
24 |
0 |
|
12 |
土質學與土力學 |
1 |
48 |
0 |
|
13 |
工程岩體力學 |
1 |
48 |
0 |
|
14 |
地質工程分析原理 |
1 |
64 |
0 |
|
15 |
地質工程數值方法 |
2 |
32 |
0 |
|
16 |
地質災害防治 |
1 |
48 |
0 |